人們常常喜歡聽取 成功者的傳奇故事

來當作自己創業時的參考,

並將其中的種種艱辛 加油添醋,

強化故事的「傳奇性」...

 

但當我們盡可能還原

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奮鬥歷程,

試圖想要找到所謂 “第一桶金” 的秘訣時,

才發現:

曲折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傳奇並不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 ?

讓我們還原李嘉誠的奮鬥故事....

 

 

 

 

 

 

 

 

 

 

 

李嘉誠:塑膠花傳奇

年齡:81歲

創業時間:1950年創立長江塑膠廠

 

第一桶金:塑膠花生意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

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條件,

因為我勤力,節儉,有毅力,

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

 

熟悉李嘉誠的人士表示,他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人,

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

他總是時刻在內心創造公司的逆境,

不停地給自己提問,

然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式,

“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這樣的人格養成,

跟從小遇到的種種挫折有關

1940年秋,

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

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

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

到香港前,

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

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

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

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

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

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

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

寄人籬下當學徒。

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

夜晚則必須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著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日本攻佔香港,

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著弟妹重回老家,

留下他們父子二人。

 

 

父親過世,促使自己學習

更大的不幸是,

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

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

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

“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

 

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

“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

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

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

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內壓縮成長。

 

想出人頭地,就要學習!

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

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

要想出人頭地,

學習是唯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

一邊工作,一邊自學,

雖然艱辛,

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

“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

因為你看見身邊的人每天保持原狀,

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終於來臨。

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

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

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

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

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

繼而成為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

再升到經理,

19歲更成為總經理。

 

把握每一次機會,偷學一點!

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

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

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因為業務關係,

李嘉誠一直訂閱英文塑膠專業雜誌,順便提高英語,

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

隨著二戰後經濟復蘇,

塑膠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

李嘉誠認為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

 

有把握、敢創新,才會成功

1950年,

他利用自己的積蓄

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

開設了長江塑膠廠。

1957年,

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啟迪,

赴義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

 

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

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

李嘉誠繼而成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膠花大王。

如今這已成為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

之後,李嘉誠又瞅準地 產業機會,

從而開始了成為“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

 

成功前 一定會遇到挫折

但只要把失敗想透了,想不成功都難,

這正是逆向思維的精華所在

 

 

 

歡迎 分享最原汁原味的成功故事給身邊的朋友!

一步一步累積來的 體悟,成長最快~

arrow
arrow

    Leonar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